2008年,一批戰國竹簡由清華大學校友購歸,入藏清華大學,稱為“清華簡”。經清理統計,總數是2500枚,內容多為歷史典籍。其數量之多、保存之好、內容之重要,在歷來出土竹簡中...
作者簡介: 張廣智,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人類文化的生生不息,猶如一條長河,需要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的不斷交流,才會使大河滔滔汩汩,不致干枯,顯示出蓬勃的朝氣和...
內容提要: 近一個時期以來,唯物史觀在歷史研究中的地位逐漸被邊緣化。因此,重樹唯物史觀在歷史研究中的指導地位,成為我國史學界當前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本文通過對馬克思...
內容提要: 史學方法的核心是思想方法、理論方法,而非技術方法、研究方法。近代以來,具有主導性、占據核心地位的根本性史學方法是從社會性質出發的方法。它理論層次最高,具...
觀察歷史整體進程,探求其中的模式或規律,并據此闡釋人類歷史經驗,這種理論探究通常被稱為思辨的歷史哲學。在筆者看來,歷史學與思辨的歷史哲學的結合,既是必然的和必要的,也是可...
當前,國際史學界交流日益頻繁,我國史學界如何在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同時,又能在國際史學界占據符合中國大國身份的一席之地,成為我國史學工...
摘 要 :新史學的首倡者梁啟超曾提出要引進西方進化論作為衡量中國史的工具,隨后產生的革命史敘事和現代化敘事在表面上雖有很大差異,但基本上也都秉持了西方歷史觀遵循的原則。...
摘要: 史學理論體系的建設,是現今中國史學界的要務。這首先應從辨明歷史與史學、歷史理論與史學理論之間的區別開始。對這些基本概念的厘清至關重要。史學理論學術體系的建設...
“絲綢之路”一詞出現于19世紀70年代,這一概念來源于學者們對客觀歷史的真實提煉和高度概括。從歷史上看,這條大道的建成并非一人之力,而是東西方眾多先驅共同開拓的結果。這...
內容提要: 歷史哲學是對人類自身命運的沉思與探索。這種沉思與探索,始終伴隨人類前進的每一個步伐。啟蒙時代的歷史哲學,是在16-17世紀科學革命影響下產生的。弗朗斯西·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