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國共情報機構就是利用日偽之間互不信任貌合心離的弱點,成功的派遣了大量的臥底和間諜潛入日偽軍內部,獲取情報,清除敵特,刺殺罪大惡極的漢奸和日軍軍官,獲得了巨大成功。國府方面咱就不說了,現在軍統中統諜戰的影視劇滿天飛,即使不了解歷史的也能看出個一二來,咱就來談談敵后戰場的滲透。 后面內容更精彩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中共為了在形勢極端復雜險惡的敵后戰場立足,在情報和滲透方面是下了死功夫的,不僅每到一個地方,都發動群眾,組織縣大隊、區小隊、武工隊、民兵、鋤奸隊,維持地方治安,排查可疑分子,捕殺鐵桿漢奸。而且,為了在情報方面占得先機,派遣了大量人員潛入日偽軍內部,給日軍充當翻譯官、夫役、維持會長,千方百計的都靠近日軍身邊;或者直接穿身黃皮,打入偽軍,當個士兵、班排長什么的,能混的能摸得還能青云直上,一直做到團旅長。 這些打入日偽軍內部的人員,為八路軍新四軍反“掃蕩”、反“清鄉”和瓦解偽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一旦日偽內部有個風吹草動,要下鄉“掃蕩”、“清鄉”或者“搶糧”,日偽軍兵力、部署、進攻路線和清剿地區等等各種情報都能通過各級下線及時的通知到八路軍部隊,做好戰斗部署、群眾轉移和物資清空。 當時作為八路軍地方負責任人的軍分區司令、縣長、區長等首要任務之一,就是摸清轄區內部和周邊日偽軍的兵力、部署、武器裝備和據點分布情況,一旦發生了轄區內某支日偽軍部隊去向不明的情況,往往要嚴厲追究這些基層領導的責任。抗戰越往后,中共對于日偽的情報戰越成功,到了后來,日偽下鄉“掃蕩”、搶糧,往往撲空,不僅一無所獲,而且沿途還會不斷遭受八路軍、地方民兵的阻擊、伏擊和冷槍冷炮,人員傷亡嚴重,彈藥浪費甚多,卻沒有什么戰果。而且,一旦日軍傾巢出動,后方空虛,八路軍就會發動所有能調動的力量去攻打日偽軍的據點、交通線和重要設施,往往打的日偽軍暈頭轉向,顧此失彼,不僅沒能消滅八路軍根據地,反而后方據點、城鎮越丟越多,所以,到了戰爭后期,日偽軍能不出動就不出動,紛紛龜縮進炮樓工事和大城市之中,不做白白的犧牲,八路軍、新四軍的控制范圍無形中也得到了迅速的擴大。
(責任編輯:admin) |